×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现代中文学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道德声明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2010年, 第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4-18
全选
|
访谈
Select
从“革命”到“共和”——与陈建华教授对话
陈建华, 张春田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4-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专辑:中国现代文学史料
Select
《春梦》(残稿)
巴金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12-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春梦》残稿释读
周立民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22-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null
Select
关于马宗融、罗世弥、马小弥、马少弥的材料
巴金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29-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四十年后读到的佚文
马绍弥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3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出北平记》等佚文三篇
朱自清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33-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朱自清佚文小辑附识
陈建军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39-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就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12卷本《朱自清全集》而言,朱金顺、陈子善曾先后著文补遗。笔者从朱自清日记、《朱自清年谱》等有关资料所提供的线索发现,失收的文字至少有26篇。本文钩沉史料,介绍了其中的三篇,即《出北平记》、《论导师制》和《普益图书馆记》。
Select
悲剧论——悲剧与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42-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悲剧论》:朱光潜在国内最早介绍其悲剧理论之文
李斌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44-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悲剧论——悲剧与实际人生的距离》是新发现的朱光潜先生的佚文,这是朱光潜在国内最早介绍其悲剧理论的文章。本文通过对该文的介绍,希望引起学界关注朱光潜的悲剧理论跟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之间的关系。
Select
春晖白马湖,立达开明路——“白马湖作家群”命题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考察
张堂锜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46-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81年台湾诗人杨牧首次提出"白马湖风格"以来,经过近30年的时间发展,逐渐形成明确的"白马湖作家群"这一学术名称与概念。本文回顾此一命题由模糊到清晰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的研究实绩与特色,依其发展的先后与成果的呈现,归纳为四个时期:起源期、开端期、发展期与深化期。作者认为,在既有的丰硕成果与坚实基础上,一个符合客观学理的"白马湖学"于焉产生是值得期待的。
Select
对死的密语
路易士, 穆旦译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53-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穆旦”:作为翻译者的一面
易彬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60-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发现的多种翻译材料表明,在40年代,穆旦兼有诗人和翻译者两种身份。进一步看,早年几种主要译作均完成于1940-1941年间(即留校任教期间),这可能和穆旦实际的社会身份与文化位置有关,即大学氛围激发了穆旦的翻译冲动。而这些翻译与穆旦写作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关联,它们的发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穆旦当时的写作境遇。
Select
“低徊”的趣味——关于鲁迅一个文学批评的笺疏与考释
高恒文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60-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低徊"的趣味,是一种审美情趣,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术语,20年代鲁迅、周作人在评论日本文学时曾经使用过。本文以这一术语为中心,讨论鲁迅批评废名小说时使用这有术语的意义,并进而推论鲁迅批评废名小说的隐含意义——鲁迅审美思想的变化及其对周作人、废名的审美趣味、文学风格的批评。
Select
茅盾先生笔名考
高利克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70-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60年,高利克先生在北京大学留学期间,写下了第一篇汉学论文《茅盾先生笔名考》,并将文章送茅盾先生过目。茅盾阅后在原稿上多处批注,并在文末写了短文《关于我的笔名》予以回应。2009年秋高利克先生将这份珍贵的手稿赠予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今年恰逢该文写作五十周年,本刊征得高利克先生同意,全文首发以志纪念。
Select
老舍、吴组缃与“抗战人名诗”——老舍致吴组缃七封信考释,兼谈人名诗的唱和
方锡德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83-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发现的老舍、王冶秋等作家的书信、吴组缃的手稿和相关文献资料说明,1940年代发生于重庆文坛上的人名诗写作活动有一个发展过程,并在1941年4月达到高潮。这一诗歌写作活动是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特殊历史境遇中,现代作家吁求团结抗战的一次发自内心的情感抒发,也是作家文学交游中的一次才华展示。现代作家人名诗的写作,使得近体诗中的这种特殊诗体,在中华民族抗战的时代,生发出新的光彩。
Select
泥土社往事
方韶毅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99-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文化产业的管制较为温和。因此,私人出版社允许存在,甚至可以新办。泥土社本是其中名不见经传的一家,但因为出版过胡风著作,在"胡风事件"中被视为"胡风集团"的"黑据点"而名振一时,乃至今日还有人提起。本文在走访了泥土社旧址和当事人的基础上,勾勒泥土社的兴衰过程,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一段出版界往事,为研究我国50年代私营出版社的状况提供了一个个案。
批评
Select
“文”、“学”合一传统的衍变——论姜德明的现代文学书话
赵普光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104-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姜德明是继唐弢之后专注于现代文学的书话名家。姜德明书话作为文学文体和作为现代文学研究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姜德明大量的和多样化的书话写作实践,对于书话文体的繁荣、丰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现代文学研究方式,姜德明书话对新文学史料的考掘与研究成绩突出,对现代文学的普及与经典化亦发挥着独特作用。由此可见,书话作为文学研究的特殊体例,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当代学术史上,这种独特述学体例,正是对传统述学体例的接续、重建及新变。
书评
Select
从“思想史”到“社会史”:“五四”解释学范式的换转——评杨念群《“五四”九十周年祭——一个“问题史”的回溯与反思》
张涛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113-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五四"运动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一场运动,在90年之后,还被众人念兹在兹。这足以说明,"五四"对于"现代中国"的重要性。90年来,"五四"成为几代学人必须直面的"历史",他们一次次重返"五四",在那个"旧战场"去寻找言说的资源,去描摹建构他们思想中的"五四"。正如陈平原先生所言的那样,"每个研究‘现
Select
读《新月》,为《闻一多全集》美术卷补遗
朱金顺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118-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小团圆》后话
高全之
现代中文学刊. 2010, 2(2): 120-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编辑部公告
更多
双月刊,1984年创刊
ISSN 1674-7704
CN 31-2026/G4
用户订阅
友情链接
更多...
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