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中文学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2年, 第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2-18
  

  • 全选
    |
    演讲
  • 吴福辉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研究
  • 张梦阳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1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唐弢先生的《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鲁迅的美学思想》、《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等一系列论著,堪为中国鲁迅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特点是"言之有物",具有独到的见解;艺术感觉极好,审美评价精当;行丈极讲究文字、注意文体,形成了一种特异的"唐弢文体"。在唐弢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际,值得对他的鲁迅研究论著进行细致的体悟和揣摩。
  • 王富仁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17-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樊骏先生于1980年代提出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的命题,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自身本质和意义的说明,它不仅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也反映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与当代中国其它学科之间相互联系也相互纠缠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种复杂关系中坚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独立立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存在与发展争取尽量广阔的自由空间的需要。
  • 中国近现代文学报刊研究
  • 夏晓虹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25-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898年7月24日创刊的《女学报》为中国第一份妇女报刊,继之而起的有陈撷芬所办《女报》(后改名《女学报》)。由于原刊存世稀少,研究者难以寓目,故关于两份女报的真实状况少有人知,论述中颇多讹误。本文以还原语境的方式,采用大量原始文献,详细考察了两份女报的编辑及发行情况,尤其注重主笔身份、栏目设置、白话丈的使用以及两种女报之间的承继关系;并以新见史料,确凿地证实了1899年《女报》的存在。 
     
  • 陈艳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34-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摄影画报作为现代通俗小说的独特载体,深刻影响了后者的生产和传播。天津《北洋画报》作为北方"开风气之风"的重要画报,其连载的长篇通俗社会言情小说与画报本身具有互动乃至互文的关系。而对这一关系的考察,可以进一步细化并深入有关近现代通俗小说创作与报纸期刊关系的研究。
  • 邝可怡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4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新文艺》杂志从创刊至停刊,横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前后时期。跟"左联"成立相近的历史背景下,《新文艺》既驻足于世界文艺思潮的尖端,亦回应当时国内的政治环境变化。本文以处于边缘位置的《新文艺》为考察对象,循杂志探索艺术和意识形态双重先锋性的进路,重新审视杂志的文艺倾向:一,从杂志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选取原则、宣传文字对水沫书店出版书籍的介绍与评价、编辑群自身创作的内部评价等三方面,探讨当时《新文艺》对思想倾向相悖的"新兴文学"的理解和接受,并从而呈现"先锋"概念的具体意涵;二,通过《新文艺》编辑选译的文艺评论,进一步阐释杂志与当时左翼文艺思潮的关系,探讨艺术先锋性和意识形态先锋性二者并行的可能;三,检视杂志"转向"前后,身兼《新文艺》编辑、译者的作家群对普罗丈学的创作,从而探讨时代转变之下丈人追求双重先锋性所面对的两难处境。
  • 石娟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57-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文学史上副刊连载小说与小报连载小说从形式上看非常相似,但二者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从商业运作的视角出发,上海追踪《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的《啼笑因缘》和《东方日报》上的《亭子间嫂嫂》的文本生产过程,可以发现,由于大报副刊在人力、资本、时间、稿源、形式、发行渠道及发行量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它可以对附 着于其上的长篇连载进行充分的运作,然而,两部文本的"续"的不同处理,又恰恰呈现了市场的双刃剑特质之于作家的种种可能。
  • 商金林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63-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京派理论家和著名学者,朱光潜主编《丈学杂志》和天津《民国日报》副刊"文艺"的实绩,至今未能受到应有的评价,本文就朱光潜主编的天津《民国日报》副刊"文艺"作相应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京派作家的文艺思想、丈学追求和丈学理念。
  • 纪念胡适诞辰120周年(续)
  • 陈岸峰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77-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历代的疑古思潮当中,《诗经》往往乃其中最受争议的经典之一。毫无例外,在"五四"期问,胡适与顾颉刚及其论敌在《古史辨》中论争最激烈的经典,亦就是《诗经》。然而,"五四"期间《古史辨》关于《诗经》的论争焦点与古代的相关论争很明显有了不同。本丈论述的是胡适与顾颉刚以及其它《古史辨》中人扭转作为"经典"的《诗经》的地位及性质又将其确立为白话文学的源头的论辩过程。这种转化,乃历二千多年疑古思想的结果,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且在丈学史上的影响更是深远至极,堪称胡适所宣称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即使称之为中国学术上的一次革命,亦殆不为过。
  • 唐小兵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84-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丈以1930年代胡适与陶希圣在《大公报》"星期论丈"和《独立评论》等报刊上一场围绕政论写作的争论为中心,探讨在当时的思想语境和历史情境之中,以胡适为灵魂人物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分子对于政论写作的反省与自觉。
  • 方韶毅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89-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伍叔傥(1897—1966),名俶,又名倜,浙江温州瑞安人,是胡适的学生辈。胡适留学归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时,伍叔傥才入校不久,是文科中国文学系一年级新生。那时候,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校园风气顿时一新。胡适扯起"文学改良"大旗,从者甚众,连一心向旧学的傅斯年也跑到他这边来了。然而,伍叔傥却不为所动,只"五体投地"地佩服刘师培。
  • 史料
  • 彭燕郊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91-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龚旭东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111-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彭燕郊先生回忆聂绀弩这组《我所知道绀弩的晚年》,是他晚年最看重也最重要的文章。绀弩去世后,多次有人提议彭先生写绀弩的传记和回忆文章,因为他是最有资格和可能写好绀弩、为绀弩传神写照的人选。 
     
  • 萧耘 王建中 萧玉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113-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顾农
    现代中文学刊. 2012, 4(1): 120-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