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现代中文学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道德声明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2013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18
全选
|
演讲
Select
罗曼·罗兰与文化世界主义
李欧梵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4-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期以来上海文学研究
Select
当代先锋文学与都市现代主义——《孙甘露研究资料集》编后记
郭春林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8-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谍战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情感结构:从麦家、龙一到小白
卢冶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12-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小说家麦家、龙一等人对谍战小说的类型化书写和上海作家小白的《租界》之间的比较为中介,阐释前者以书写责任来回避责任的文化政治逻辑,而后者以反类型书写的策略恢复了对历史"真实"的探索,从而呈现近年来中国谍战文学所投射的社会症候和文化处境,并由此对全球化时代的历史书写、后现代视域下的"真实"问题以及"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剖析与反思。
Select
只是建筑——对《成为和平饭店》的城市空间批判
张冰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22-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成为和平饭店》的一篇简短书评。第一部分对原著提出了三个空间议题,分别讨论上海人被称为"Maskee"的城市空间意识、作为剧场的和平饭店与和平饭店的嗅觉表征。第二部分是文本细读,主要评论陈丹燕此书的后现代写作风格。
台湾文学研究
Select
陈映真的第三世界(下)——1950年代台湾左翼分子的昨日今生
陈光兴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26-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诗人批评家:痖弦诗学初探
陈义芝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48-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诗人批评家"的特质,探究痖弦诗学,凸显他敏慧的眼光、历史纵深的学养。论述根据痖弦所著《中国新诗研究》(1981)、《聚伞花序Ⅰ》(2004)与《记哈客诗想》(2010)三书。痖弦主张诗批评的第一要义是诠释作品,第二要义是探照出创作趋向;其批评特色展现在大坐标的衡鉴,以及对诗的抒情本质、社会意义的思省。
Select
想象海洋:试论建构“在地”海洋文学的几种可能
黄宗洁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53-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以《海田父女》、《后山鲸书》及《复眼人》三部作品为例,爬梳了当前台湾以海洋为书写题材的若干文学作品,并归纳出几种不同面向,企图指出一条建构"在地"海洋文学的新方向。其一是以都市人可能拥有的几种管道如潜水、参观或建构如水族馆等"虚拟海洋"来认识海;其二是思考台湾在地若干海洋图腾背后隐含的"海鲜文化";其三则是以海洋塑料垃圾的议题,让读者体会到自己的生活如何与海洋息息相关。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其实都殊途同归地指出一个事实,那就是海洋其实就在身边,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
批评
Select
与耽美派相对立的颓废派——1923年的周作人和徐志摩、陈源
伊藤德也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60-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徐志摩和陈源试图将先进艺术批评导入中国。周作人在日文文章里把他们称作"耽美派"。周作人从"耽美派"把握西洋近代文艺知识的深度上认识到自己的"凡人"性的同时,也批评他们似乎对于中国现状没有深切的同情。周作人所寄以期望的"颓废派"是虽然与"耽美派"共有颓废言说,但却彻底重视现状的颓废派。
Select
当代出版制度的建立与文学生产
王秀涛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66-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49年以后,国营出版社出版逐渐成为出版业的主导力量,同时一整套的出版制度和体制也相应建立,为文学出版行为提供了必须遵守的政策。全面的行政干预和政治领导,分工合作制度以及基本职能和任务的确定,把文学出版纳入了一套严格的规范之中,也使得文学出版成为体制化的生产行为,在建立体制与秩序的同时,也造成了文学出版的相对单一化。
Select
生活在他方——重读路遥的《人生》
黄文倩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66-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新解读《人生》,将此作同时存在的主人公及作者的声音,视为合理且不可分割的结构,并在此假设下,重新分析作品中的1980年代初农村基层知识分子的心态、社会意义及其叙事的功能/价值。同时,为了突显其特色,本文引入日据时期同样亦具有"生活在他方"特质的龙瑛宗的小说《植有木瓜树的小镇》来加以参照解读。
学术随笔
Select
杂乱的工作,纷扰的事——沈从文在1952-1956年
张新颖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78-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余华《十个词汇里的中国》笔谈 符码之林里的“中国”
刘晓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84-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书评
Select
艾青研究的新进展——叶锦著编两种简评
左怀建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88-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史料
Select
《水调歌头》“同心朋友”究为谁?——胡适、陈衡哲1933年北美行踪考
韩颖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91-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耿云志在《胡适的两首情诗》中初次论断《水调歌头》一词(词牌名系耿先生所加)应写于1937年10月-1938年7月,寄情对象为韦莲司。周质平在《胡适与韦莲司——亲情五十年》中亦采此说。陈漱渝后根据"赫贞江上第二回之相思"非写给韦莲司而是写给罗维兹及其他疑点推测《水调歌头》写于1933年8月-9月间。本文将从班夫会议日程等北美资料入手,对此进行梳理。
Select
新发现的施蛰存佚诗和佚文
杨新宇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99-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施蛰存全集》于2012年出齐,尚有遗珠之憾。笔者整理施蛰存散佚的新诗《玉女之歌》、《我期待》、《镰刀的三个季节》、《卖梦》、旧体诗《为毕业班女弟子题纪念手册》以及散文《纪梦》等,以为补充并略加分析。
Select
周扬简谱初编(二)
吴敏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105-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回应
Select
小说《泡沫》不是柳青的作品
吴心海
现代中文学刊. 2013, 5(3): 117-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编辑部公告
更多
双月刊,1984年创刊
ISSN 1674-7704
CN 31-2026/G4
用户订阅
友情链接
更多...
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