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中文学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3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18
  

  • 全选
    |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笔谈
  • 卢燕娟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此前,2021 年 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个诠释提醒我们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同时也分享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来一百多年间,一切被欧美现代化屏蔽在外的国家和地区所承受苦难与屈辱的命运记忆 ;共享着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化的保存延续所经历的探索与奋斗的情感经验。
  • 朱羽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一个“当代”事件,这一事件蕴含着重新整理乃至扬弃既有历史环节的力量,同时力图成为价值评判的根源——它当然会囊括文学评价的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所涉及的四个主要面向——规模巨大、平等发展、心物平衡、天人和谐,一方面触及了晚清以来中国现代道路的历史规定、集体渴望乃至“文明”特质,另一方面也回应了政治哲学的核心关切 :什么是善好的生活,以及,如何看待善好生活的实现条件,也即由真实的“力量”所决定的条件。在这一双重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切中当下人文学术研究的核心关切 :什么是中国的独特性?中国所能带给世界和人类的较大贡献是什么?如何在极致“现代”乃至所谓“后现代”的情境中思考合适的心物关系、身心关系和天人关系?以及,如何形塑出平等而可持续的理想社会?“现代化”这个诞生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且蕴含着“趋同性”和“发展主义”取向的概念可能会引发一些忧虑。但正如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中所说 :“资产阶级经济学只有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已经开始时,才能理解封建的、古代的和东方的经济。” 循着这一“理解”和“自我批判”的辩证法,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绝非是“多元现代性”的“一元”——若是这样,“中国”只是成为了“特殊”项,而“现代”本身并未经受激烈的自我批判,因此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觉——毋宁说,“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现代化”本身的自我批判。“中国”这一表述具有普遍意义,是对“现代”概念的深刻反思与重写。
  • 鲁太光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特稿
  • 倪湛舸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 世纪后半叶,研究非现代、非西方社会的人类学家提出了“分体” (dividual)概念,主张“自我” (self)或“主体”(subject)的基本单位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非孤立封闭的个体(individual);无独有偶,在当代批判理论中,“分体”也被用于分析由生物工程、数字经济和金融资本主义主导的对个体的分割重组。而这两种分体观在网络玄幻小说中合流,来源于佛道儒的身心修炼传统蕴含着前现代中国的分体观,数字时代特有的生产消费模式和文本构成同样是网文追踪分体脉动的根基。穿越、仙侠、修真等具体文类都敏锐地把握了新动态,围绕着个体与分体的冲突与融合讲述故事。本文结合理论梳理和文本分析,试图为网络小说研究开拓出更多理论层面的资源。
  • 国产电视剧研究
  • 毛尖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试图从时空、人设和高潮设置来回望国产剧三十年,检讨为什么国产剧于今变得如此贫穷。《新白娘子传奇》(1992) 风靡大陆后,“三生三世”的时空设定成为仙侣剧的常用款,1994 年,《大话西游》横空出世,更把“三生三世”带到平行时空的位格,但三十年过去,我们反而只剩下格式化的彻底空洞的三生三世剧。同时,在三生三世扩大圈里,会有那么多“小三”和“渣男”,这么粗鄙的两大人设,成了当代最活跃的工具人。热血时代过去后,狗血成了新的抒情高点,满屏都在迷幻地转圈亲吻,甜点和爽点成了国产剧的两个基本点。电视剧的 PPT 化,正是偶像剧内置的病毒。
  • 吴靖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论文以 2021 和 2022 年几部热播“主旋律”电视剧为引子,讨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新市民文化和人格的兴起在主旋律影视剧中的表征,媒介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及文艺上层建筑和媒介基础设施、媒体政经结构之间在当下社会的互动关系。希望在特殊年份的成绩中看到背后规律性的原理,捕捉主旋律创作在叙事上的系统性变化,从新时期以来中国电视剧所折射的“精神史”和电视剧生产制度变迁的政经史两个维度,总结和分析“主旋律”电视剧在当代的社会功能,以此探讨与展望一个更加健硕、开放、公正和具有自反性与批判性的、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内涵的文艺公共领域与一个符合文化生产传播规律的市场文化产制的协同发展。
  • 张永峰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主流电视剧”在脱贫攻坚题材上的开拓引人注目,本文以几部代表性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扶贫叙事策略及其对乡村的想象。《江山如此多娇》的扶贫叙事对观众的吸引力主要来自男主人公“打怪升级”式地解决扶贫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以及解决困难时的惹事出格,还有这过程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分歧和争吵 ;《山海情》中的吊庄移民可以说是延安大生产运动的某种延续,但是在农村集体经济解体后,领导吊庄移民生产自救只能诉诸吊庄户的个人利害以及乡土伦理,乡土伦理在剧中具有多种功能 ;而《县委大院》的扶贫叙事则包含着对乡村“保护型经纪”的重新想象。
  • 手稿研究
  • 王锡荣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中国大陆手稿学的发展状况是 :应用手稿学蓬勃兴盛,理论手稿学停滞不前 ;文献学、史料学研究居多,多样性不足 ;内容研究为主,形式研究缺乏 ;手稿整理出版传播兴盛,手稿学理论研究不足 ;学术交流国内为主,国际交流对话脱节。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继续发展和深化中国手稿学。无论从手稿学研究的多样性、多学科探究的可能性,还是学科规范建设的必要性方面来看,都具有这样的可能性,手稿研究要开拓、深化和提升,就必须开展多视角、多学科研究,必须借鉴、运用多种学科研究方法,并加强本身的学科建设,使本身丰富、健全和完善起来。
  • 王宇平 陈莉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以虚词和语序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在语言面貌上极为依赖虚词。“五四”以来,从文言和旧白话到新体白话的现代书写语言转变过程中,虚词成为人们观察语言演变的重要窗口。鲁迅是新体白话的倡导推动者与最有实绩的作者,除小说和杂文创作外,其散文创作亦占有重要地位。《朝花夕拾》是现存鲁迅手稿最全的作品集之一,该散文集手稿中大量的虚词改动主要在精密的文法与逻辑的外现两个方向上着力。鲁迅高频的创造性的虚词使用,朝向极致的精密性和充分敞开的语言世界,这与他在散文实践中打破自律的文类追求是一体的,同时也促成了鲁迅散文中现代情感的理性建构以及审美独特性的发生。
  • 石祥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鲁迅古籍金石手稿与日记所用的格纸品种高度重合,各自折射出鲁迅使用格纸的部分习惯。将日记与古籍金石手稿交叉印证,可以发现格纸在二者中的使用时段大致吻合,由此可以较为完整地推演出鲁迅使用格纸的时间框架。利用这一框架,佐以其他方面的状况证据,可以推定那些未有明确时间证据的手稿最可能写于哪一时段,或者验证情理事态所暗示的手稿的书写时段是否可信。
  • 王奕朋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藏于乐山市文管所的二十册“郭沫若中学时期作业本”中有数篇文字,乃研究郭沫若少年时期文学与思想状况的重要一手材料,但多年来既未收入《郭沫若全集》,也不曾以其他形式完整披露。本文对其中短篇史论三则、分别围绕《礼记》和《论语》中一句话所作的短文各一篇,以及拟苏武口吻致李陵信一封进行梳理分析,并附识读文字,以供读者参考。
  • 姜异新 李静宜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莎菲女士的日记》作为丁玲的成名作,享有极为重要的文学史地位。随着该作品手稿影印本的出版,我们得以回到这一文学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借助书写编校共存的手稿,我们不仅可以辨读作者的书写、修改痕迹,试着探索作者如何将自己的生命流汇入手稿之中,还可以理清编辑、校对人员的修改痕迹,尝试把握这一文学史事件中多主体的生命合奏。对手稿的进一步研究或可将该作品的价值延展到文学史之外,以之为史料,探析同时期的文学编辑活动和语言文字的历史变革。
  • 批评
  • 何翔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鲁迅的《颓败线的颤动》里的无名母亲通常被解读为鲁迅的画像,然而,这样的隐喻解读并不能回答下列问题 :在现代中国文学肇始之初,当文学作品里的诸多母亲形象基本局限于地母和奴隶的时候,为何鲁迅能创造出一个石像般矗立的中国母亲?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她的震撼和奇特是以怎样的语言材料和文学形式构成的?本文从“硬译”赋形入手,认为鲁迅所刻画的无名母亲是一个崭新的形象,石破天惊般矗立在现代中国文学的荒原上 ;她所象征的搅天动地的能量,正是这片大地、这个民族进入现代世界历史的内在需要。而与此同时,她又是永恒之物的新的显现,一个永恒价值的现代起源。
  • 李沛霖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 1942 年解放区诗歌创作掀起的“民歌体”热潮中,后起的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在 1950 年代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中“出场”的频率较高。文学史著的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密集呈现,使之已然成为了解放区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作。本文从诗歌接受视域出发,以三个阶段中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为研究入口,爬梳了《王贵与李香香》在文学史著中的出场情况,勾勒文学史著对于《王贵与李香香》之经典身份给予认同与定位的历程,考察《王贵与李香香》得以逐渐经典化的情形和状况。
  • 史料
  • 宫震 金宏宇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长沙《力报》1938 年 1 月 6 日版上发现了沈从文一篇佚作《拥护领袖》。从署名、沈从文自己的回忆、文本内容及文本互见的内容等方面,皆可证明《拥护领袖》不但是沈从文佚作,还很可能是学界一直在搜寻的王鲁彦约稿之一。该文的发现,勾画了沈从文的“政治面目”,为我们重新理解其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和人生起伏提供了新的“史料源”。
  • 杨淑尧 罗宗宇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知名作家王西彦曾在湖南大学中文系任教,目前已公开出版的各种资料对王西彦在湖南大学的活动语焉不详。通过在湖南大学档案馆及湖南省档案馆找到的相关文献资料,以此钩沉王西彦在湖南大学的文学活动,显现他在推动湖南大学中文系“由旧改新”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书评
  • 詹丹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倪文尖语文课》是倪文尖积数十年文学研究和语文教育有机结合的代表作,被评论界认为在文本细读方面创建了“阅读的诗学”的理想境界。其在文本细读中体现的人本理念,对细读方式的动态建构和历史化态度,显示了细读辩证法的灵活运用,既是观念的,也是方法论的。其成果对文学研究界、语文教育界乃至社会面的文学阅读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也给人以不少启发。但也恰是在细读的辩法运用方面偶尔还贯彻得不够透彻,有些具体文本的细读还存在着推进的空间。
  • 现代中文学刊. 2023, 15(1): 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