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年鲁迅的孔子观——以《出关》及其关联文本为中心

董炳月

现代中文学刊 ›› 2014, Vol. 6 ›› Issue (5) : 42-54.

欢迎访问《现代中文学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现代中文学刊 ›› 2014, Vol. 6 ›› Issue (5) : 42-54.
鲁迅研究

论晚年鲁迅的孔子观——以《出关》及其关联文本为中心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鲁迅在193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出关》中塑造了正面孔子形象,并在《<出关>的“关”》一文中对小说主题进行解释。其所谓“孔老相争,孔胜老败”表达的价值判断,并非在思想与意识形态层面上进行,而是在人格与人生态度层面上进行。鲁迅《出关》的创作、鲁迅晚年的孔子观与章太炎的《诸子学略说》、林语堂的《子见南子》具有多方面的关系。青年时代“绝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的鲁迅在“后五四时代”重构孔子形象乃顺应时代潮流之举,晚年鲁迅努力将孔子从历代统治者建构的“白粉孔子”中剥离、恢复“原孔子”的形象,在坚持批判作为封建制度、封建意识形态代言人的“白粉孔子”的同时,将“原孔子”置于先秦诸子之中,通过褒孔贬老、援墨入儒建立了“人格孔子”。这种孔子观与鲁迅早年建立并一生坚持的“立人”思想一脉相承。

关键词

哲思小说 / 孔胜老败 / 诸子学略说 / 子见南子 / 援墨入儒 / 立人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董炳月. 论晚年鲁迅的孔子观——以《出关》及其关联文本为中心[J]. 现代中文学刊, 2014, 6(5): 42-54

40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